2025-05-15 09:39:42 探索 191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2025年宿州市涉烟特大案件表彰大会举行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革命井浇灌出小康生活
广告宣称“冲锋衣”吊牌标注藏玄机 知名品牌涉嫌虚假宣传拒不认错
6•18 大促购物别盲目 这些坑要避免入
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逝世
福建发布上半年投诉分析报告 服装鞋帽类投诉增长明显
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商家:6•18优惠让利要明价明折
“19.9元拍写真付了2万多”追踪 :上海艳域摄影有限公司被督促依法整改
紧跟华为脚步 三星三折叠手机或有限地区发售
“锦鲤好物”因虚假宣传被罚20万元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发布 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元
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经营牟利 广东省消委会再次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宿州市工商联五届四次执委会议召开
乘客被自己车轧致死算不算第三者?保险公司应如何赔偿
天津市消协发布公开信 呼吁“冲锋衣”生产销售企业规范宣传
保价稳供 郑州市场监管部门在行动
中国联通手机eSIM界面偷跑:为iPhone 17 Air做准备?
湖北消委会发布首张消费侵权“黑榜” 8家企业被曝光
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活动启动
迷你家电 新能源汽车成纠纷热点 江苏省发布上半年投诉分析报告
台行政机构将“汉人”变“其余人口” 各界痛批荒谬可笑_
涉嫌发布虚假广告 广州长安医院、玛莱妇产医院被立案调查
近九成商家24小时内退款 广东承诺无理由退货商家达3900余家
山水兰庭小区未装电梯就交付 业主直呼“太不安全”